首页

以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为核心
着力开创辽宁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来源: 添加时间: 2018-03-01

唐国华 

2017年6月15

同志们:

刚才燕玲同志传达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6个单位交流了经验,大家讲得很好。会议印发了《2017辽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希望各单位、各位同志,认真领会,全面贯彻,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立了辽宁省教育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在修订教育“十三五”规划中,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10项发展任务之一,重点推进,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力量制定2018-2020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规划,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支撑和引领作用。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迅速

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市地、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步伐明显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方针逐步深入人心,以“三通两平台”为代表的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各项任务指标大幅度增长,当前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呈现出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应用不断创新、社会广泛参与的喜人局面

1.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我省分别出台了《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辽宁省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推动、规范全省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一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发展迅速。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86.56%,其中带宽10M以上的学校占比达到72%。57%的县区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建设了教育城域网, “数字校园”建设广泛开展,沈阳、大连、本溪等地区已启动“无线校园”和“未来教室”建设试点。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不断普及深化。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0.98%,其中接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占比达到70%。来自国家和省市的各种优质资源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从中心城区已逐渐向边远乡村地区覆盖。我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两年累积参加教师人数超过37.5万人次,晒课32.7万节,共获得部级优课3168节,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三。恒仁县、本溪县、宽甸县的一些学校均已建有录播教室,在活动中涌现出多名省级名师,一些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网络备课、网络教研。通过网络已实现将优质课推送到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学校。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我省教师在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近23万个,开通空间教师数占全省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总数的79.5%。很多地方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师备课、网络教研、进行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推动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促进了教育理念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使教学管理更加透明、家校互动更加迅捷畅通。四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完成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平台部署完成9个国家系统、16个省本级系统,覆盖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等,数据信息基本实现伴随式收集和实时更新。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学生信息认证通过率超过95%,利用系统累计完成省内转学29万人,跨省转学近9万人。管理系统数据同时与省直多个部门和沈阳、大连两市实现了数据共享,为深入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辽宁省教育督导信息平台,构建省级督政、省市校三级应用模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和过程管理。五是启动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已初步完成,实现了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辽阳、盘锦、铁岭、葫芦岛等11个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之中,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面向全省全面提供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六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各地通过组织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学科德育精品课”、“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创客教育”和各类竞赛等活动,以及量大面广的校本培训活动等,促进了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七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基本形成。“省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大赛”“微课大赛”等活动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等项目的遴选,形成了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典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全省信息化建设。

2.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展顺利。出台了《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建设,目前,我省51所高职院校中,43所高职院校建成了数字化校园,19所高职院校实现了“校园一卡通”。部分本专科学校已经启动“智慧校园”建设。二是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本科教学管理、专业信息与服务、课程资源平台、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本专科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等建设效果突出。三是积极推进高校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我省55所省属公办高校中,21所本专科院校实现无线覆盖,占比38%。四是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成果丰厚。全省建成52门职业教育公共基础网络课程,在30个重点专业领域启动职业教育基础性和引导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支持建设了省级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10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500门,其中140门课程列入国家级精品开放课建设,补充并完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门,资源存储量超过30T。我省高中等学校在优质课程、数字虚拟仿真系统建设等方面做法突出,沈阳东药集团利用沈阳市化工学校的虚拟仿真系统,完成了企业职工全员培训。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已基本完成主干课程的仿真系统建设。中国医科大学,抢救性的将老专家、老教师的临床课程,特别是外科的临床课程全部录播下来,还有的教师研究动物实验仿真教学软件,大大的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使用量,现代化水平非常高。五是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跨校修读学分。建成全省本科高校跨校学习平台,网页访问量已达一千万人次,仅2016年就有39715名学生取得了跨校修读学分,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及小班研究型学习,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建设、使用和共享。六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本科专业评估评价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本科专业信息填报系统、专业综合评价系统平台、专业综合评价材料公示系统等系统平台建设,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专家不进校的方式,对56类153种专业1368个专业布点开展了评价,占全省已有3届以上毕业生、符合评价条件专业布点的88%。教育部多次到我省调研指导,并将我省经验在全国推广。七是持续推进高校软件正版化工作。2016年教育厅在全面完成厅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基础上,开始面向省属高校部署软件正版化工作,并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落实主体责任,规范使用管理,建设长效机制,定期培训,实施督导和检查。八是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启动中小学网络党校培训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中小学党建团建工作。实施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络思政引领工程,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与督导,充分发挥校园网站联盟功能和作用。

3.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一是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教育厅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基本形成了职能部门、业务推进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设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能处室。各县(区)和学校也在不断的壮大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二是各地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辽宁总体经济较为困难的时期,2016年各市财政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仍能达到近5亿元。三是教育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显著加强。省教育厅印发了《辽宁省教育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指南和规范,开展了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推动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度。几年来,全省相继公布了10批次的行业定级结果,组织172个信息系统完成了行业定级备案。启动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共处理信息安全预警通报事件185起,在G20峰会、全国“两会”、高校招生毕业等重要时期实行7×24小时值守和“零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显著增强。

二.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找准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的发力点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正在深刻的影响着我省的教育改革,目前,就教育信息化发展而言,特别是平台建设、资源建设、体系建设的水平和应用效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与发达省份的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1、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尚未全面到位,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制约我省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关键。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尚未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各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建成。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长期未形成规范有序、统筹有力的管理体系,政出多门、各行其是,造成许多信息化项目没有全局观,不能很好地适应需要,影响教育信息化整体进程。有些部门和学校认识不到位,个别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建立起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行政职能处室统筹抓、多级联动、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当前,教育信息化推进思路依然重“建设”轻“应用”和“服务”。相应的我们的身份也应该从“建设者”转变到“应用者”或“服务者”,培训、研究、应用、服务等将成为主要的工作状态。

2.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三通工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硬件条件,由于各地区发展基础及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学校,三通差距较大,网络出口带宽过小,对照教育部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10M、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5M的要求,我省只有沈阳实现了万兆骨干、千兆进校、百兆到桌面的目标,本溪市做的也很好。高职高专、本科高校信息孤岛现象很普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差距较大。高校无线网络校园覆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属高校中只有21所做到无线网络全覆盖。用于信息安全、设备运维、购买服务等方面资金相对短缺。长期以来,形成管建不管用,管用不管维护等现象,尤其是基层学校信息管理员队伍不健全,推广应用、日常维护环节跟不上,有一些项目,还没来得及发挥效益就死掉了,教训惨痛。这些都是影响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短板,必须抓紧时间补齐。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和农村教师省市级信息化培训不足,校本培训不活跃,应用尚在浅层次,应用能力还不够高;各级各类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模式,仍然是灌输多、交互少,展示多、探究少,应用只满足于用PPT等形式展示课程;应用效益尚未充分发挥。

4.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数字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县区和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味追求设备的高标准、高配置,忽视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导致教师无实用资源可教学,网络无优秀资源可共享,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应用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在基层学校调研时我们发现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还是少数,应用也以展示性的习题讲解为主。在以基础建设营造应用环境,以教学、科研拓展应用渠道,以培训促进应用效能,以评价提升应用水平等方面办法少,实效低。离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目标差距较大。

5.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方面辽宁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各方面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目前我们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信息化建设机制尚未广泛建立。

面对认识不到位、硬件投入不足、软件积累底蕴不厚、教师应用能力不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转变观念、多措并举、补齐短板,坚决做到底数清楚、差距明了、目标明确、迎头赶上,年底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打场漂亮的翻身仗。

三、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发达国家、沿海省份教育信息化建设蓬勃兴起。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形式,而且颠覆了传统的学校结构,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法,而且变革了教育模式。美国2014年发布“连接教育计划”,举全国之力将美国教育带入数字时代,鼓励科技公司协助推动美国最弱势和服务最匮乏的公立学校发展,明确提出到2018年让99%的学校、教室都连接到宽带互联网,为每个孩子提供获取优质教育的机会。基础教育方面,近期快速发展的新型学校通过技术平台和微型学校实现个性化教育。高等教育方面,美国的大学已面向全球招生,学校没有校园,学生在4年时间里在全球7个城市体验式学习,通过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开展小班讨论。职业教育方面,法国有的编程学校没有老师,不交学费,不提供课本,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由于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较大,早已经完成国家要求的目标,进入到普遍应用层次。

2.加快教育信息化事关未来教育发展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教育,将会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而且是在全球化加速推进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更加开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更加适合的教育;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和幸福,更加人本的教育;是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平等的教育;是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更加可持续的教育。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不断改造教育的过程。信息化社会的教育变革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的浅层次应用层面,而是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深层变革,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顺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需要调整发展定位,从全局角度系统谋划信息化发展问题;需要把握发展重点,继续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充分考虑信息化过程中人的核心作用;需要加强制度保障,确保信息化各项要素得到持续加强。

3.结合辽宁实际,统筹规划信息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辽宁是教育大省,面临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任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中,我们既要坚持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坚持区域整体推进,制定以地区、以高等学校为单位的推进计划,又要充分考虑各市县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支持沈阳、大连、本溪等地区高标准、优先发展;营口、抚顺等地区作为第二梯队紧跟发展,朝阳等地区兜底发展的格局;要认真研究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要形成省级层面上业务处室牵头,“谁负责业务工作、谁负责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分工体系,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共同制定《2018-2020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规划》,规划要到市、到县、到各级各类教育,要涵盖数字资源利用到什么程度,三通两平台建设到什么程度,老师使用信息手段开展教学科研达到百分之多少,整个课件占教学任务的百分之多少,农村、乡镇、城市分别达到什么水平,困难地区怎么办等问题和解决办法。

我们信息化这些年进步不大,在全国落后了,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要解决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问题,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解决教学和科研两个问题。信息化决定教育质量,决定教育现代化进程,所以不做不行,不是推进到什么水平都行,推进到什么程度都行,而是必须要把这项工作做好。2017年的工作已经写入了工作要点,大家要认真落实,下面我重点谈一下“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路。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按照“以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为核心,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三通两平台”、“数字校园”、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和教师能力提升为重点,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分类推进、融合创新、应用驱动,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的工作思路,到2020年,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优质数字资源服务满足信息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支撑教育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1.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完成“三通工程”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比例达到100%;实现所有学校、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应用普及化。目前建设较好的沈阳、大连、本溪、阜新4个市,要率先实现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率先深入普遍应用;正在全力加强的锦州、抚顺、营口、辽阳、盘锦、铁岭6个市,要尽快完成基础环境建设,尽快形成应用常态化;建设相对落后的鞍山、丹东、朝阳、葫芦岛4个市,要下大力度完成“三通”建设任务。逐步推进基础教育“无线校园”建设,省属高校必须在2018年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民办本科高校、市属本科高校也要按这个要求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到2020年,建成省级数字化校园100所、智慧校园30所,基本形成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2.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供给能力。要加快推进国家、省、市教育资源平台的协同服务,发挥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牵动作用,利用国家资源平台区域部署的有利条件,力争在沈阳、大连、阜新等地分层级部署市级资源平台建设,在全省范围形成三个或更多中心结点,带动周边地区,形成覆盖全省、多级分布、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

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用好存量资源,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试点专项”、“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教师微课等活动,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鼓励通过市场竞争汇聚优质资源、提供优质资源服务;可以利用生均公用经费购买资源服务。到2020年,建设省级优课2万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巩固基础教育“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教学点和薄弱学校的开课率达到100%。推进职业教育省级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30个重点专业领域初步建成基础性和引导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断加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补充并完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200门,组织开发高等教育大型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建成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200个,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完善信息化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大幅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全面建成全省学生、教师、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的三大教育基础数据库。全面深化系统和数据应用,发挥大数据在教育管理、宏观决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省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向各级政府党委汇报,要从顶层设计总体考虑,想办法补齐这些短板,把资金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投放,把优质的数字资源向偏远地区转移,要将这项工作放在心上,努力把差距缩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指导各地、各高校依托国家核心系统基础数据,建设满足本地本校实际需求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国家核心信息系统与地方通用系统和学校特色系统的融合与数据共享。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广泛连接与信息快速互通。

各地建设重点应放在统筹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上,为本地区学校教学与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各高校应重点加强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要规避重复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大数据共享。推动各地各校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部门协调,积极推进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4.创新网络环境下教学新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泛在学习。充分利用成熟的平台和技术,建成集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籍管理和学习生涯记录的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师教研模式、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机构管理模式和资源共享模式建设;鼓励教师利用学习空间进行网上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家校互动和指导学生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空间进行网络选修、拓展阅读、学习检测、完成作业等活动,培养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自主服务的综合素养;鼓励家长利用学习空间参与学校建设管理,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推进高等教育依托本科教育平台,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取得跨校修读学分20万人次;深入推进“网络课堂”、“名师讲堂”、“专递课堂”建设。支持教师和学生,利用移动教学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泛在学习模式。 

5.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素质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推动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纳入师范生培养和高校、中小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网络学习空间专题培训计划”,培训教师30万人次,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作用,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中,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6.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要求,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全省经济发展。教育信息化要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需求,在“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惠民、智慧城市、精准扶贫、教育供给侧改革等全省重大战略中发挥作用。要抢抓新科技革命的机遇,通过开放共享教育资源,为“创客”、“众筹”、“众创”等一些创新活动提供支持,更好地开辟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拓展创新创业新思路。要依托信息技术来创新教育的供给模式,提供更多的高层次、高品质、多层次的教育公共服务,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积极探索促进信息消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7.推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整体提升教育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教育部、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等部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明确责任部门,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和问责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队伍,探索建立便捷高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支撑机制。开展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提高全省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力争实现全年网络信息安全与责任零重大事故。

按照《辽宁省2017年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一把手是使用正版软件的第一责任人,希望各单位、各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一些中小学,要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持续做好教育行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做好培训,定期督查,保护知识产权。 

同志们,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17年又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希望大家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巩固成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面向未来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不断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为教育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浏览量:3458